福音中「撒瑪黎雅人」




    










    在古代中東地區,撒瑪利亞地區是一個地理和文化上的交匯點。在公元前8世紀初期,亞述帝國攻占以色列北部地區(包括撒瑪利亞),很多猶太人被遷移到亞述帝國的其他地區。此後,在這個地區生活的人口逐漸變得多樣化,包括被遷移而來的猶太人、被驅逐出猶太地的撒瑪利亞人、以及被吸收的外來人口。因此,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之間存在著文化和宗教差異,撒瑪利亞人也被視為是混血種族。在《撒瑪利亞女人》的故事中,撒瑪利亞女人被描述為與猶太人有宗教和文化的衝突,因此她的身份被強調,表明她來自一個不同的群體。

    在聖經中,「撒瑪黎雅人」一詞通常是指居住在撒瑪黎雅地區的人,這個地區在聖經時代是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交界地帶,因此被猶太人視為不純淨的地方。在猶太人的眼中,撒瑪黎雅人是被拒絕和排斥的對象,因為他們不遵守猶太教的教義,且和猶太人之間存在著種族和宗教上的矛盾。


    在《路加福音》中,「撒瑪黎雅人」一詞則特指一位好憐憫的撒瑪黎雅人,這個人在耶穌所稱為「好心的撒瑪黎雅人」。這個比喻是關於一個被打劫的人在路上遭遇劫匪,被撇下重傷在路旁,一個司祭和一個肋未人看見他卻都規避過去,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看見後動了憐憫之心,照顧他並付出代價救他。耶穌藉此比喻表達了對於真正的愛和關懷的意義,不論種族、宗教或社會地位,都應當以仁慈和憐憫來對待他人。(路 10:25) 


    耶穌特別以撒瑪黎雅人、司祭、肋未人來作出對比,撒瑪黎雅人被塑造成一個對他人有憐憫之心的形象,這個形象在猶太人當中是很不尋常的,因為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種族和宗教上的對立。然而,耶穌藉著這個比喻教導人們要超越這些對立,以憐憫和仁愛之心去對待每一個人。因此,「撒瑪黎雅人」這個詞語在聖經中的意義是帶有種族和宗教的對立,以及愛與關懷的價值觀。在聖經中,耶穌教導人們要超越種族和宗教的界限,去關懷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和價值觀。因此,《撒瑪黎雅人》這個比喻是聖經中著名的故事之一,它對於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觀,即憐憫、仁愛和同情,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

Picture : https://www.workingpreacher.org/commentaries/revised-common-lectionary/ordinary-15-3/commentary-on-luke-1025-37-3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主教》職

04 June 2023 | John 3:16-18 |

Pharisees and Jesus' views on sin / John 9 : 1~41